所谓“有德”之师(首先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班主任),自然包括教师的为人师表,教好书,育好人,但笔者认为还包括对教育的真挚热爱,并为之积极思考和探索,对学生的真切关爱,并为之承担责任和信念。如今,在教育领域,教师安于现状却又不满现状,牢骚不断的现象时常发生,其实这是教师教育幸福感缺失的表现,也是“无德”的表现。读《做最好的班主任》,深深景仰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忠实,诚如孔子所说的“有德者必有言”,他更让我发现自我的狭小,继而如沐春风,颇受启发——要做一个忠实教育的“有德”之师。阅读作品,反观现实,笔者认为当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热爱——做一个痴情教育的“教师”
教师的工作不同于其他,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确切地说是培养人,塑造人。帕斯卡尔说过,人是能思想的苇草,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形形色色关于学生、家长等困难。面对困难,有些教师选择逃避,长久以往,最终走向厌倦;有些教师克服困难,最终走向“幸福”。何以会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笔者认为关键就在于教师自我对教育的态度——是否热爱教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们对某件事充满兴趣的时候,我们必定会热情愉快地全身心投入。笔者认为教育也是一样,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热爱的基础上的。热爱学生,亲近学生,学生自然会亲近老师,老师便得以走进学生的心灵,寻找到一种成就感和快乐感,进而感受到自我的人生价值。如在《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中,李镇西老师认为,作为教师,永远面对的是朝气蓬勃的脸庞,这多么令人欣喜;作为班主任,永远面对的是晶莹的童心,这多么令人骄傲;作为教育科研工作者,永远面对的是挖掘不尽的宝藏,这多么令人自豪!献身于这平凡而崇高的事业,一切辛苦都是甜蜜的。我发自内心地愿意做班主任,因为20多年的班主任生涯,赋予我无与伦比的快乐。
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痴情”可见一斑,而这都源于他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平等、自由、公正、尊重、信任、民主精神这些都来自他的教育实践,这些都时刻闪现在他的班级管理之中,无不蕴藏着他对教育的热爱。
优秀的班主任之所以优秀,关键要对教育做一个“痴情”者,不断实践,要时刻想着——“此刻,我的学生在想什么。”(李镇西)这显现在教育面前即是教师的一颗虔诚之心;显现在学生面前即为教师的人文关怀。
二、思想——做一个反思型的“人师”
所谓“反思”,即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一个教师要走向“成熟”,反思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对自己的课堂行为、对学生的教育行为、经验、个性、与学生交流等内容进行有目的的审视,进而做出理性思考和提炼,用于指导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师通过反思能够有效的剖析自我的教育行为,进而发现自己的缺点并修正,从而达到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境界。
李镇西老师认为,同样是做班主任,大家都很敬业,而且常规工作也都很不错,在这种情况下,“思考”便成了决定班主任工作境界高下的重要因素。这就直接说明了积极反思之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又如李镇西老师认为,真正的教师,应该是一个思想触觉十分灵敏的人;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独立思考,保持个性,应该是一个教育者坚定的人生信念。那么教师的这份成熟来自哪里,笔者认为更多的来自对课堂、对学生、对经验、对生活中的丰富教育内容的反思、提炼和总结,从而达到自我的不断提升。
作为教师,面对逐年增长的工作经验,如何通过反思去获取它,继而让它成为日后工作的指导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有“善于坚持的品质”,教师必须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反思的重要的性,坚持每天写反思日记,不断总结、归纳,提高自己。同时还必须加强自我的教育理论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用理论指导教育教学行为,促使自我的专业意识和专业能力的成熟。
诚如李镇西老师所说——班主任在随笔中成长。怀着对教育的热爱,坚持不懈进行反思,一定能够在实践中增强教育智慧,在“实践—反思—实践”中不断螺旋上升。
三、幸福——做教育事业终身的“情人”
幸福是一种心理状态,不同的人对它有着不同的定义,但是笔者认为,真正能找到幸福感的教师,是之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并坚持以反思为乐的。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找到自我的归宿,灵魂的栖息地,对得起学生,对得起“教师”这个称谓。如李镇西老师认为,对教育,我从来没有失去过兴趣和幸福感!谈到教师幸福感的来源时,我喜欢说这么几条:享受职业,赢得尊严,学生爱戴,同行敬佩,家庭幸福,衣食无忧,超越自己。由此可见李镇西老师之于教育的忠实,之余学生的热爱及尊重情怀,生活、教育、老师、学生已经融为一体了。
作为老师,如何去增强自我幸福感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要有好的心态。教师的心态也要像阳光那样,是平常的,达观的,宽容的、感恩的、积极向上的。我们只有拥有这样的阳光心态,才能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只有教师是幸福的,才能创造出幸福的课堂,教出幸福的学生。(肖川《教师的幸福人生和专业成长》)作为教师,青春、童心当时刻保持,永远保持;作为教师,当时刻准备做教育事业终身的“情人”。同时还要培养自己追求卓越的信念,接受现实,解放自我,不断进取,心存感激。如李镇西老师认为,教育,每天都充满“悬念”(教育的难题)期待着每天的“悬念”,进而研究、解决不期而遇的“悬念”,并享受解开“悬念”后的喜悦,然后又期待着下一个“悬念”……如此周而复始,这便是教育过程的无穷魅力。享受这种魅力,也是作为一名不断超越自己的班主任的幸福所在。
用心灵去赢得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读李镇西老师,铭记“有德者必有言”,笔者思考着,作为一名热爱教育的老师,面对教育,要不断反思,精神自由,人格平等,身体力行,不断实践、探索、创新、研究……做一个忠实教育的“有德”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