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曾做过“喂鸡”的实验:将鸡按住脖子逼它进食,它拼命反抗。但如果将它放开,它就会乖乖进食了。其实对于学生的教育工作而言,此道理亦很切适。班级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老师要学会运用“放”的策略,这是我近来学陶著的最大体会。
一、放下姿态,以儿童的心态去看待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
陶行知先生在他的《教育名著》中指出:“只有先知道怎样做一个好学生,才能培养出来许多好学生。”他认为,师范生要会变。第一变——孙悟空,因为孙悟空有目的,有远虑,有理想,他是抱着一种目的去拜师的,这无形中就告诉了我们如何做一个好学生。第二变——变个小孩子。传统的观念认为:“小孩子懂得什么?”在这个态度下,牛顿被认为是笨,瓦特被认为凡庸,爱迪生是被认为坏蛋。而史实却告诉我们“他们都是天才”!由此,我想到在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善于换位思考,把教师威严的架子给放下来,尊重童真,学会融入到学生中,师生成为朋友,以孩子的热情去关心他们细微的变化和点滴的进步,以儿童的心态去与之分享,这样你会发现他能做许多我们不能做的事,也能做许多我们认为他不能做的事。我们再重新的审视他们,发现他们其实也有可爱之处,这样老师才能在学生们的心中产生亲切感,心与心的距离近了,工作的展开才会方便。
二、放手学生,让他们在民主、自治的环境中发展自己。
德育的实质就是“把公众社会活动的共同规范内化为个人行为指南”。主包括两个必备要素:1.受教育者在多大程度上知晓了公众社会活动的共同规范;2.受教育者是否把这些规范外显成一种自觉,以证明他是否已遵照这些规范。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对孩子要有“六大解放”,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1、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2、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3、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4、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5、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6、解放他的时间,让他干一点自己高兴干的事情。这为班主任开展“体验式德育”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撑。体验式德育,顾名思义就是指“让受教者通过实践体验明白某些生活道理,知晓哪些事可以做或者应该做,怎样做才省事;哪些事不可以做,做了要负什么样的代价”的德育工作方式。华盛顿图书馆的墙上有这样一句格言:“我听过了,就忘记了;我看过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体验式德育强调的就是“我做过了”。因此,班主任应相信学生能在群体生活中互相指正,相互促进。批评教育时对事不对人,发扬民主作风,把一些不良现象列出来,让学生进行讨论、体验,学生才能在没有任何思想负担的基础上从心底里发现自己的问题而自觉地改过。长此以往就能出现“无为而治”之局面。
三、放弃等弟,以人人都是成功者的眼光去赏识每一个学生,使其永远都有自信心。
世上事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自然地,每一个人都其优于他人的地方,只是我们暂时没有发现罢了。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每个学生都有长处,他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表扬,尤其是后进生,教师对他们的表扬越及时,作用就越大。所以在班主任的心中,学生不应该有优生和差生之区别,而要相信任何一个学生都能为班级作出贡献,为班级争得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