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起人民的信任》记载的是嘉兴市公安系统的20位英雄模范风范,从“另一种站立”的占立明到“褪去光环,甘做幕后人”的金贤明从“睿智进取”的何斌再到“用心寻找死囚室里的零口供”的沈国荣……这一串串闪光的名字完美的诠释了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这一串串闪光的名字也汇成一股股芬芳,沁人心脾!在服务人民的路上,他们扎实苦干,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在服务人民的路上,他们牺牲了肉体,奉献着家庭;在服务人民的路上,他们为民却不为名!
“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是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曾讲过的一句至理名言。在《捧起人民的信任》这本书里,我看到了英模散发出的光辉,却也看到了荣誉的背后——那是千锤百炼的“自身硬“!书中的20位英模,有的是全省优秀(模范)人民警察,有的是“十大人民最喜爱的警察”,有的屡建奇功……这些荣誉的背后一方面是全心全意为人民宗旨的体现,另一方面则是非凡的业务能力、过硬的公安技术的支撑,像“隐形利剑”屡建奇功的余存钦,35年寞守坚持,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一个又一个的企图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在他的手下原形毕露。还有“自学成才,一网情深”的山林根,其在网络侦缉犯罪的过程中研发出“山林根网络追逃八法”,为破获网络犯罪立下赫赫战功,以及警营里的软件高手廖昊等等。他们行动无声倾诉着,作为人民警察的我们要想在公安工作中获得认可,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一定要扎实苦练公安基本技术,练就一身过硬的公安业务本领,这才能在打击破案、公正执法、调解纠纷等各项公安业务中脱颖而出,真正服务好人民群众。
家庭的力量是公安工作顺利进行的动力。人民警察和普通人一样,有家庭、有亲情,工作中也需要理解和支持。但是,警察又与普通人不同,具有特别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最大的不同,就是人民警察要具有奉献精神,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所以对他们来说,妻子、孩子的支持就是他们最大的动力。像海宁市许村派出所的副教导员杨金明的妻子深明大义,十分理解丈夫肩上的担子,“沈士有上万户人家,该有多少事需要老杨去处理,加上他又有肾病,家里的事我就尽量多担些,工作上不能他的后腿。”而一心认定自己天生就是抓坏人的料的周志健也有一位善解人意的妻子,在周志键第一天报到前他妻子就说:“你换了新环境,一切都从头开始,应该多学习业务,家里的事你不用担心。”说类似话的还有他岳母“小周,警察工作不简单,你加油干,家里我会多帮衬点的。”这些话朴实却分量沉重,在这些英模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也因为有这些深明大义的警嫂和家眷,才使得我们的英模在奉献的路上走的更远,正可谓是“滴水不止可汇江河,滴水清莹可映光辉”。
花开无声,香尘却落在了泥土中;风过无形,影子却留在了阳光下;水流无痕,清新却渗进了人心里。这些英模在付出了青春汗水,做出了伟大贡献后,却一致选择了低调,甚至一生都淡泊名利,但是在同事们、百姓的心中却永远留存。嘉兴市公安局民警余存钦到退休也没什么职务,面对记者的提问也不愿多提自己获得的荣誉,但他却是同事们心中永远的“老余工”,是绝对的无名英雄。
当我认真读完《捧起人民的信任》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心在感人的爱民故事中间飞扬,我震撼过,流泪过,在一片片永不褪色的背景后,我看到的,是一颗颗为民、爱民、无私奉献的赤胆忠心!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在桐乡的警察队伍中,亲民爱民的故事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像“走到哪好事做到哪”的驻村特警陈晓鹏,“群众眼里的活雷锋”乌镇社区民警金建海,“乐做好事的处警达人”振东110民警王坤泉,“调处纠纷的老娘舅”濮院民警袁敏瑞,以及“查赃车的火眼交警”姚海峰,“与痕迹打交道的女探长”许惠芬,“将禁毒进行到底”的女警金仙,还有“润物细无声”的看守所长陈文初,“以保一方平安为第一要务”的连续14年担任派出所长的杨雪慷,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警察队伍中的“宝”,是人民群众的“宝”!因为有他们,才使得警察这种职业洋溢着常人难以体会的芬芳!芬芳沁人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