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动态
释放青春的力量
来源:www.txyouth.gov.cn 发布时间:2013-05-10 被阅读:472
释放青春的力量
——建设局团委机关支部李颖婷读《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有感
说起青春大家会想到什么呢?是穿沙滩裤的阳光少年,还是穿百褶裙的清纯少女;是作业本上那道怎么也解不开的数学难题,还是操场上轻松就能搞定的百米冲刺;是大学毕业散伙饭上那个迟到四年的真情告白,还是第一次来到工作岗位报道时的兴奋与不安?我想,如果细细品味,每个人的青春岁月都可以拍成一部丰满的电影,我们又何尝不是在最近热播的电影《致青春》中看到那个曾经的自己呢?再一次拿起辛夷坞的小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如同鹅卵石投进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
不管是花季还是雨季,我想在某些瞬间我们都会突然感恩,感谢上帝赐予了我们“青春”这颗充满神奇与魔力的药丸。吞下这颗药丸,我们都被镜子中的自己吓一跳——小男生们第一次发现嘴唇上冒出了淡淡的胡茬;小女生们则突然拥有了前凸后翘的身材;原本的枯燥复杂的难题突然迎刃而解;游山玩水一整天后我们晚上依然可以精力无限地通宵唱K。在我们的世界里,充满了好奇、活力和创造力,世界似乎可以触手可及,梦想仿佛就在眼前。有时候,我们甚至会觉得青春是如此泛滥,不知道该把它安放在何处才是好。
然而,纵情挥霍也好,小心安放也罢,另我们意想不到的是,当我们尽情享受大好青春的同时,青春却正像歌曲中所唱的那样悄无声息地从我们身边溜走。上帝公平大方地地赐予我们每个人青春药丸,却又狡猾地给药效设定了期限。抛开各种诗意的幻想,科学研究表明,25岁是每个人生理上的巅峰时刻。也就是说,我们当中的很大一部分,包括我,已经不经意间度过了那个人生抛物线的顶点,各项生理指标悄悄开始走下坡路了。
或许这听上去很可怕,但没有人能够改变这个事实。今年40岁的林志颖虽然比41岁的郭德纲看上去年轻N倍,但终究已不是那个年轻无敌的花样美男;47岁的周慧敏虽然总被形容为“岁月不曾在她脸上留下什么”,但终究已不是那个昔日的清纯玉女。那么40岁时,我们自己又会是怎样的状态呢?是优雅知性的魅力女人还是身材比例失调的黄脸婆;是幽默低调的成熟男士还是为生活所累的大叔?。
面对各种猜想,面对残酷的现实,面对青春的尾巴,难道我们真的忍心让青春就这样溜走了吗?如果我们有心,如果我们努力,人生的轨迹是否会发生变化,那条人生的抛物线是否会进化为平缓前进的波浪线呢?
我想,如果说青春因为拥有美丽的身材和脸庞,那么假如我们学会呵护自己的身体,青春或许就会放慢脚步。记得访谈节目《鲁豫有约》中,主持人曾经询问国际影星张曼玉青春常驻的秘诀。张曼玉说:“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只是每天早晨起来喝两杯温开水,然后每天都尽量拥有一个好心情。”不管她说的方法是否真的有效,我们都无法否认,合理饮食、规律生活、热爱运动、心胸豁达的人总会比同龄人显得年轻。不需要拉皮、不需要打美容针,只要善待自己,坦诚豁达地面对生活,我们便会发现青春并不曾走远。
如果说青春是因为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那么假如我们学会继续保持向上的姿态,青春或许就会陪伴在我们身边。去年,因为共同的爱好,我认识了一位喜欢打乒乓球的姐姐。本以为她打球只是为了锻炼身体,消磨时间。没想到,年近四十的她诚心诚意地拜了师傅,持之以恒、专心致志地练起球来。一年下来,原本野路子出身的她水平大有长进。去年第一次参加全市比赛的她更是以冷静出色的表现打败了许多高手,被大家赞叹为黑马!确实,每次和姐姐打球,我都会有种错觉。她的潇洒、她的投入、她的热情让我觉得她仿佛是我们的同龄人,甚至比我们还有朝气和活力。或许青春真的不在乎年龄,只要我们愿意仰望天空,青春就在我们的身边。
如果说,青春是因为拥有无限的可能,那么假如我们愿意把年少轻狂化作从容淡定,把天马星空化作脚踏实地,青春或许会伴随我们化梦想为现实。只要心怀可能,我们依然可以背起背包周游世界;只要心怀可能,我们依然可以和小说中的主人公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只要心怀可能,平面的图纸总有一天会变为立体的广场和花园。梦还在,青春就不曾离开。
当然,说了这么多假如,一切任然只是猜想。我们之中谁也不知道10年后,20年后,30年后自己会是什么模样。如果可以,我希望在每个年龄都做最洒脱的自己,希望30岁的自己收获幸福,40岁的自己成熟优雅,50岁的自己恬淡从容......
 岁月在人们脸上雕刻皱纹,却不知道有心人将岁月化作智慧丰富了人生。只要我们愿意,青春就一定不会只是昙花一现,青春一定会是一曲唱不完歌、一首写不完的诗、一条细水长流的河。既然如此,就让我们一起感恩生命,将青春进行到底吧。
 
Copyright © 2010-2019 www.txgqt.org.cn.共青团桐乡市委 版权所有
电话:0573-88105321 邮箱:gqttxsw@126.com 邮编:314500
嘉兴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促进中心 提供技术支持
浙ICP备12009892号-4 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1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