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动态
最美,源自平凡
——康慈医院团委委员陆宇超
来源:www.txyouth.gov.cn 发布时间:2013-05-25 被阅读:456
    伴随着经济发展,现代社会一些道德滑坡现象屡屡发生,抱怨人心不古、用某一冷漠事件来度量整个社会几乎成了社会公众的习惯。然而我们的生活有那么一群人,他们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看到了爱与希望。这些“最美人物”不仅仅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更是中华民族的道德形象。他们留给我们的,除了感动,更是人性的真善美……细细回数,这些“最美“人物其实都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看得见,摸得着。而正是这些“草根”们用善良、智慧、勇气和坚持,在平凡的生活中书写出了不平凡,也向世人展示出了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美德,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诠释。
    近几年,我们遭遇过南方冰雪灾害,汶川、玉树大地震等自然灾害,就在去年北京还经历了61年不遇的大暴雨,以及前不久的雅安地震。但在灾难面前,众志成城的努力、无比热情的鼓励、积极无私的援助、令人动容的举动,恰如其分地体现出灾难无情人有情的道德特质,让我们道德精神受到了一次次洗礼。 “最美军官”沈星,为了救一个落水儿童而献出了年仅31岁的宝贵生命;“最美司机”吴斌,在被飞来铁块击中造成肝脏粉碎性内伤后的一分多钟内,他忍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剧痛安全停车,保证了24名乘客的安全;最近在雅安地震中的涌现的“最美老师” 高玉华,在地震发生时临危不惧,沉着冷静组织疏散学生,安抚学生情绪,待全班所有学生跑出教室后,她才最后一个离开教室;以及“最美新娘”主播陈莹,正在化妆的她在地震后的第一时间穿着婚纱就做了地震灾情报告采访,如此的敬业精神同样感动了很多人。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跟我们一样,都是平凡的人,平凡的军官,平凡的司机,平凡的教师,平凡的主播,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做着平凡的事。但这些平凡的英雄,在危急时刻以不平凡的行动,让我们永远记住了他们的名字,让他们的名字成为人们心中一座永远矗立的丰碑。已经很难用语言来表达我们对英雄壮举的赞美,我们只能选择“最美”这个虽显贫乏却最朴素的话语去称赞他们。
    四位“最美”人物,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行为,不同的事迹,但背后却有一种共同的精神在震撼着我们。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展现了自己的职业素养,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职业精神的伟大。对一个军官而言,看到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受到威胁时必须挺身而出,这是军人的天职和使命,这是沈星对军人职业的理解;对一个司机而言,遵纪守法安全驾驶,保障乘客安全抵达目的地,这是吴斌对司机职业的理解。对一个教师来讲,没有什么比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更重要,这是作为教师的高玉华对自己职业的理解;对一名主播而言,没有什么事情比第一时间就给观众带去最新的新闻信息更重要了,这是陈莹对身为新闻媒体人对自己职业的理解。当然,他们没有说过这样的豪言壮语,也没有像这样阐释过自己对本职使命的看法,但从他们在危急时刻那种本能般的反应来看,这样的职业使命感已经融入他们的道德血液,成为条件反射般的职业本能;这样的职业精神,已经通过日常的平凡坚守而铭刻在他们心中。
    对大多数人而言,终其一生都很难有机会经历这样或者那样的特殊事件。但不要因此而认为英雄们离我们很远,远到我们无法触及。英雄们这种不平凡的精神和举动,是由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平凡职业坚守而累积的。这些做自己分内事的平凡坚守,这种做好本职工作的职业要求,我们可以做到,也应该做到。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其实跟那些伟大的英雄并没有多大的差距。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立足自身,坚守住道德良知的底线,不断播撒道德文明的种子,我们的社会就会构筑起更加坚实的“最美”道德底线,并时刻散发出“美丽中国”强大的文明力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果一个人在平凡岗位上始终勤恳敬业、无私奉献,亦不失为对“美丽”的坚守。事实上,“最美”现象无处不在,需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这样的典型人物,值得我们不断去学习。我院身为“嘉兴市十佳医生”的费主任,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她的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一名医者的价值观:救死扶伤,医者仁心!同样身为护士长的孟湘,在默默的无私奉献中展现了白衣天使的高尚情操。对照自身,我们需要反思与她们的差距。不仅仅是学习她们的工作态度,更是学习她们作为一个平凡岗位的从业者融于行动中的那种平凡精神和乐于奉献的价值观。差距仅仅在于,他们有毅力去坚守平凡的职业精神,不轻易动摇,尽职尽责做好分内之事。一辈子都坚守这种平凡,就是伟大。这也是我们倾尽一生所要去学习的。
    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用平凡事、普通事具象“最美”精神,使“最美”从每个人心底被激发,让“最美”深植于社会沃土之中,深藏于善良百姓心中,不断构筑起现代社会的精神和道德建设高地。(康慈医院团委委员  陆宇超)
Copyright © 2010-2019 www.txgqt.org.cn.共青团桐乡市委 版权所有
电话:0573-88105321 邮箱:gqttxsw@126.com 邮编:314500
嘉兴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促进中心 提供技术支持
浙ICP备12009892号-4 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1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