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动态
那山 那水 那人
————读桐乡市国税局团支部沈宁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来源:www.txyouth.gov.cn 发布时间:2013-07-12 被阅读:482
这是路遥先生所写的一部关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城乡生活的小说——《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书名,平凡的情节,拜读完却是一番不平凡的震撼。作者文笔之细腻深刻,使我常常不自觉地沉浸在他所描绘那个年代中,仿佛看到了黄土高原上简陋破旧的窑洞,静静流淌的乌拉河,辛勤劳作的男男女女,一切从1975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开始,那山、那水、那人,便在我们面前如画卷般展开……
故事主要讲述了黄土高原双水村孙家子女的不同命运,反映了“文革”后期到改革初期广阔的社会风貌。这是一个时代的故事,记录了一代人的成长经历,对曾经经历过的人而言,感慨万千;对不曾经历的人而言,感同身受。习惯了在喧嚣繁华的都市中步履匆匆、营营碌碌的人们,让我们回头望一眼那遥远离去的七八十年代,看看能在这平凡的世界中寻找到什么。
孙少安,作为孙家的大儿子,和许多农村家庭一样,为了让弟弟妹妹们读得起书,他早早地辍学务农,开始补贴家用,成熟懂事的他对此并无怨言,即使一辈子做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他也积极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去创造财富,他尝试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而被批评,又在颇有起色的砖瓦厂扩张计划中受骗破产,一番消极后,他最终鼓起勇气走出困境。是的,他这辈子都生活在农村,甚至还错过了青梅竹马的善良女孩田润叶的爱情,只因两人的地位差别,我们至今仍会说爱情应当“门当户对”,在那个年代,尤其如此,因此,孙少安退却了,他将刚刚萌芽的爱情种子扼杀在摇篮中,服从父母的安排去山西娶来了吃苦耐劳的媳妇,然后种地、生娃、办厂,活脱脱一个农民的生活,他曾经也有梦,然而在现实面前,他选择了接受,接受平凡的生活,努力去让它变得美好。至少在小说的最后,他是成功的,只是在最成功的时刻,陪伴在身边的爱妻却因常年劳累而病逝,人生,哪有十全十美呢?
孙少平,孙家二儿子,是作者最浓墨重彩的一个人物。同样是与命运抗争,兄弟俩却因在处在不同时期而走向了不同结局,少安的青春在计划经济时代中长大,少平的青春则有了改革开放的曙光。即使小说一开头就描绘了他如何衣衫褴褛、狼狈不堪地捡着同学剩下的黑高粱面馍吃,但这并不阻碍他向往自尊自强的精神。从班里一个默默无闻的穷小子,到饱读诗书、思想丰富的成熟青年,只因他的永不妥协。他感慨哥哥的境遇,希望自己能走出农村,在大城市闯出一片天地。他收拾行囊,背井离乡来到了黄原揽工,然而,理想的丰满阻挡不了现实的骨感,沉重的货物压得他满背伤痕,但他没有放弃对知识的渴求,常常在昏暗的小屋里挑灯夜读,从《红岩》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到《热爱生命》等等,书本给了他生活的力量和期盼,犹如一道光,照亮了他的生命。我曾以为他这样的性格和毅力应该有一个非常完满的结局,类似在大城市创业成功或是当个优秀的国家干部,可是,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中,雄心壮志并不一定都有轰轰烈烈的事业,他的最终归宿,是一片矿山,在有机会调入大城市发展时,他选择了坚守现有岗位,做一名平凡的煤矿工人。在爱情上,他没有步哥哥的后尘,同样的地位差距,少平冲破了世俗的束缚,勇敢地迈出了前进的步伐,他与田晓霞走到了一起,尽管路遥先生最后仍给了一个不圆满的结局——田晓霞因救人而牺牲,但我想这并不影响我们对一段真爱的判断和欣赏。
接下来,是孙家小女儿兰香的时代,一个充满激情,充满希望的时代。很难想象,短短几十年光景,同是孙家的孩子,命运却如此迥异,从小说开篇时那个瘦瘦小小就懂得体贴家人的孩子,到结束时那个一脸阳光,寻得幸福的女大学生,我们不得不感慨,这个走出穷山沟的孩子,她的生活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不再有那么多的思想束缚和艰难困苦,她的明天,是一轮渐渐升起的朝阳,拥有无限希望。
书中还有很多人物的故事触动着我们的心弦,润叶在李向前断腿后终于感动,她曾经那样顽强地与命运抗争,不甘心接受一段没有感情的婚姻,只因她与少安的感情被命运无情地拆散。许多年过去,曾经的激情渐渐归于平淡,她终于在平凡的生活中看到了那个一直相伴在身边的人。还有那些曾经在双水村得意一时的村干部,在改革的浪潮中,他们有的被时代所淘汰,有的则因顺应潮流而继续生存,与年轻一代共同开创未来。
小说从孙家孩子们的青少年时期写到中年,十年二十年,不过弹指一挥间,这些农家走出的孩子,不断与命运抗争,在挫折中蹒跚前行,他们曾经经历苦难,矛盾和种种遗憾,他们依然维系着亲情、友情和那个年代的淳朴善良,他们的思想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渐渐解放,他们的生活在新时代的春风中蒸蒸日上。这是一家人的生活变迁史,也是一个国家的沉浮史。今天的我们,在鳞次栉比的高楼中居住,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消费,社会在不断进步,那个年代的背影日渐黯淡,那山,那水,那人,都被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留在脑海里的,只有少安砖瓦厂隆隆的机器声,少平一脸黝黑的面庞和兰香银铃般的笑声……
作为那个年代的典型,路遥先生并没有因为主人公们的勇敢努力而安排一个辉煌灿烂的结尾,只是如涓涓细流般地讲述着一个平凡的故事,我想这应该就是生活的本来面目。正如路遥先生在书中的描述:“对大多数人来说,生活的变化是缓慢的。今天和昨天似乎没有什么不同;明天也可能和今天一样。也许人一生仅有那么一两个辉煌的瞬间——甚至一生都可能在平淡无奇中度过……不过,细想起来,每个人的生活同样也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战斗。”的确,生活不是韩剧,永远浪漫满屋,生活也不是童话,灰姑娘就一定能嫁给王子。漫漫几十年,我们始终要洗净铅华,在平凡的一天天中度过,生、老、病、死,就在这平凡的每一天中降临,一个小小的挫折可能会使原本困难的生活雪上加霜,一份小小的快乐也许能在迷惘的前路中指引出光亮。
我们的命运,受制于生活的时代,受制于一些我们无法掌控的因素,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开始,人与人的命运就被放在了不同的起跑线上,有人在贫民窟出生,有人一辈子含着金汤匙,但这并不是问题的根本,因为上天赐予了每个人追求幸福的平等权利,即使是平淡无奇的人生、残缺不全的人生,只要你愿意,也可以像书中的主人公一样,用自己的双手去努力改变它,即使最终实现的未必是当初的愿景,但一切正在慢慢变好,这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
合上书本,我仿佛又听到了乌拉河潺潺的流水声,那曾经破旧的窑洞已被新居替代,在田地里奔跑的天真少年转眼成人,他们或在城市,或在乡村的某个角落,过着平凡的日子……我们挥一挥手,轻轻告别那个远去的年代,留下的,是我们在这个平凡世界中对幸福的追求。
Copyright © 2010-2019 www.txgqt.org.cn.共青团桐乡市委 版权所有
电话:0573-88105321 邮箱:gqttxsw@126.com 邮编:314500
嘉兴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促进中心 提供技术支持
浙ICP备12009892号-4 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1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