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动态
以眼为矛,以心为盾
来源:www.txyouth.gov.cn 发布时间:2013-08-29 被阅读:369
 

把一个人送回到他的生活位置和肇事起点,才能了解和理解,只有不把这个人孤立和开除出去,才能看清这个事件对时代生活的意义。

——《看见》

曾经看过一部美剧,叫做“好汉两个半”,兄弟两人和弟弟的儿子共同生活在一起,进而产生一系列或喜或悲的故事。兄弟两个性格差别很大,哥哥有着数不清的女朋友,而弟弟却在感情方面很失败。同样追求一个女人,弟弟完全不会表达,哥哥却能用几句话就成功俘获美女芳心。究其原因,其实哥哥用的方法非常简单,就是在对方进行表达和倾诉的时候,无论他是否真的明白,他都会说:“我理解。”再配上真诚的眼神,可以说是屡战屡胜。虽然只是一部情景剧,但是理解的力量也可以从中得到体现。

在快节奏时代,每天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我们只能挑着看点新闻,也许只是看个标题,也许连标题都来不及看。在这样的背景下,最吸引人眼球的往往是标新立异的话题,或者势必引起众怒的标题,比如药家鑫的“农村人难缠”、女子虐猫事件、华南虎真假事件等。作为观众,很容易对这样的标题下简单的是非判断,觉得药家鑫不判死刑就天理难容,虐猫女人就是个心理有问题的人,不应该被社会所接受等。柴静的《看见》给我们提供了另外一个角度,或者说更全面的角度,她对张妙父母的采访、对药家鑫父母的采访、对药家鑫生活轨迹的描述,甚至是与题外人宋的对话让我们对药家鑫个人有了了解,对他的家庭有了了解,对他的成长轨迹和性格养成有了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或多或少产生了一些理解,从而进行更加客观的判断。

《看见》这本书记录的是一个个新闻事件,有探寻事实真相的,比如讲双城连续服毒事件的“双城的创伤”、讲华南虎照片真假之争的“事实就是如此”;有采访个人的,比如采访奥运会上让人感动的运动员的“只听到青绿的溪流声”、在山里教书的卢安克的“无能的力量”;有揭露真相的,比如吸毒女被抓去强制戒毒后又被戒毒所卖去卖淫的“我们终将浑然难分,像水溶于水中”,有涉及征地问题的“逻辑自泥土中剥离”。看书的过程就是柴静带领观众经历新闻事件采访的过程,很真实很客观,一个个新闻事件有些让人愤怒,有些让人落泪,有些让人思考,但是几乎在所有故事的结尾处,都会有些许正能量,柴静用她独特的方式让我们对这个社会保持信任,对他人保持希望。

一直知道柴静,印象最深的是温州动车事故发生之后的传闻,有网友在微博上爆出:柴静要调查温州动车事故,以“动车记者”的名义注册微博、交代后事之后便“失踪”了。微博上也盛传她因调查动车事故而“进了局子”、被威胁、微博被封号……网友的关心反映出了他们对这个记者的关心和认可,在快餐时代,那么多人关心一个事不关己人的命运并不多见。作为记者,柴静努力做到了客观,她写出了事实本身,不添油加醋的事实本身,至于是非判断,留给观众去评判。作为个人,所谓的客观就是不轻易去评价别人,三人成虎可以暗箭伤人,但是谣言也可以止于智者。对于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人任何人都可以进行评价,但是如果没有亲自看见过,没了解过,无从谈起判断。而一旦轻易下了判断,甚至进行下一系列的传播,我们只能成为真相的埋葬者,而这个社会赖以生存的是非坐标也就只能流失于嬉笑怒骂间了。

可以说,《看见》这本书是柴静用她的眼睛去看见去发现去记录,从而让我们观众也看见那些我们不曾看见的,或者看见了不曾注意的,以便我们从更全面的角度看见这个社会,了解这个社会,理解这个社会。看见了才能开始理解,反过来,学会理解才能更好地看见。而当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有了基本的理解之后,才能学会关心别人、包容别人、帮助别人,这才是社会正能量的来源。

             桐乡城管执法局团委洲泉团支部  朱敏倩

Copyright © 2010-2019 www.txgqt.org.cn.共青团桐乡市委 版权所有
电话:0573-88105321 邮箱:gqttxsw@126.com 邮编:314500
嘉兴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促进中心 提供技术支持
浙ICP备12009892号-4 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1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