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天,朋友说李连杰的一部电影《海洋天堂》挺感人的,值得一看,还特地用U盘拷给我。印象里,李连杰和电影两个词联系起来,头脑里的第一反应就是:动作片。所以这部电影,在我的电脑里静静地搁置了近两个月。直到某一天,才想起一直没看,于是抱着打发时间的念头,将电影打开播放。
没有印象里的紧张气氛,没有预料中的打斗场面,电影一开场,就是一片安静而广阔的大海,举止有些呆滞的大福和满腹心事的父亲坐在随波逐流的小船上。肝癌晚期的父亲王心诚,为安排自己死后孤独症儿子的生活而四处奔波,并且不遗余力地教会孩子生活自理。终于几个月后,他离开了,但他的这份爱,却感染身边的人,尽心竭力地为他延续。
这样的一部温情大片,的确让观众热泪盈眶,但李连杰的目的,不仅仅于此。04年印度大海啸,让劫后余生的李连杰萌生公益之心,并不遗余力地创办了“壹基金”。大概九月时,央视《面对面》节目,柴静专访李连杰,探讨了“壹基金”的身份尴尬,期间李说到,“壹基金”项目很可能会被中断,而且这个问题是“你我都不能想象到的严重性”,体制的问题,个人很难去改变,中国没有这样的先例。两鬓早已有白发的他,似乎欲言又止。
《海洋天堂》延续了他的公益之心,关注弱势群体。但是,谁在关注?大福作为一个即将变为孤儿的孤独症患者,未来究竟该如何是好?儿童福利院嫌岁数大,敬老院嫌岁数小,特殊教育学校说孩子已经接受过“九年制义务教育”了,不能再接受,到最后,是私人福利院接受了这个要人照顾的大孩子,也是周围的热心人担负起了照顾大福的责任。期间政府和社会又尽到了哪些责任?
抛开那些冷漠和失望,《海洋天堂》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事实:面对弱势群体,只要有爱,就有未来。
市建设局团委朱铁波
2013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