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动态
桐乡市就业管理服务处服务大厅六方面扎实推进省级“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
来源:www.txyouth.gov.cn 发布时间:2013-12-19 被阅读:357
    自2012年以来,伴随着嘉兴市级“青年文明号”的成功创建,就业服务大厅已将“青年文明号”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巩固完善窗口制度建设,优化就业服务平台,坚持以服务机制和服务手段的创新为抓手,切实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就业服务效能,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岗位青年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展示了新时期青年工作者良好的精神风貌,推动桐乡市就业再就业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在上级部门及相关领导和就业处党支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青年文明号”领导小组认真制定工作计划,并设专人整理年度工作材料,建立工作台账。以“展示青年风采,提升服务水平”为工作目标,严格履行“爱岗敬业、立足本职;诚实守信、乐于奉献,以人为本、文明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服务承诺,从爱岗敬业、提高素质、服务奉献等方面入手,扎实有效开展各项就业服务工作。
    二是狠抓学习,强化素质。岗位成员在全力开展创建工作的同时,坚持围绕中心、立足岗位、以人为本、注重实效;有机结合团市委、局党委、处党支部开展一系列政治学习,坚持将学习贯穿创建工作始终。以组织开展集中学习、自主学习等方式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素养。按照既定的业务学习制度,每月定期组织开展业务培训,窗口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通过完善学习教育机制、强化业务素质训练,岗位成员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三是政务公开,机制完善。进一步规范和健全首问责任制、AB岗制、一次性告知制、责任追究制等各项制度;将劳动就业各项工作制度、业务工作全程服务流程和科室工作职责上墙公示、汇编成册,方便群众阅览知悉。窗口工作人员实行挂牌上岗,提供咨询服务台,发放便民服务联系卡。在电子显示屏上公开办事指南,同时配置触摸屏、饮水机、便民服务箱等设施,为办事群众提供一个良好的服务环境。制定完善的考勤制度,并作采取灵活方式,随时抽查,形成自觉遵守纪律的风气,确保窗口工作人员按时上下班。
    四是建功立业,提升服务。在各项工作中,团员青年发挥了重要作用,多位团员青年被评为年度“先进工作者、窗口服务明星”等荣誉称号。为保证工作顺利开展,克服自身各种困难,坚守服务一线,发挥了岗位成员模范作用。今年,大厅共为18711名人员办理社会保险参保手续,其中新增参加事务代理10717人,办理医疗保险移交1842人,接收失业职工档案5257份、退休人员档案1664份、零星档案328份,代办退休4469人。
    五是开展各类活动,展示青春风采。青年团员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岗位,将“青年文明号”的创建与自身行业特色建设紧密结合,融岗位技能、质量、特色、效益于一体,广泛开展独具特色、富有成效的活动。梧桐启新幼儿园小班的钟音音小朋友是一名城乡低收入家庭的养女,她的养父母都已年近60岁还在工厂辛苦做工,他们36岁的儿子患有比较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多年来治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由于家庭比较困难,所以她比同龄孩子少很多玩具和学习资料。知悉这一情况后,就业服务大厅发起了一场献爱心活动,募捐适合小女孩的衣服、玩具、图书等。同时,还特地挑选购买了书包、幼儿益智绘本、彩笔、铅笔、橡皮等全新的文具、图书送给小音音,鼓励她好好学习、快乐成长。六一儿童节到来,大家也依然惦记着音音。带上音音游览市区植物园,送上音音最爱的魔术棒,带音音去吃肯德基,让音音感受亲人般的温暖。今后,就业服务大厅将与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时刻关注音音的成长,对音音和她的家庭提供长期的帮扶。
   六是加强建设,严明纪律。加强系统内部管理。坚持把窗口制度建设、廉政建设与窗口的业务工作同研究、同安排、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积极组织窗口工作人员学习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理论和法规,强化法纪意识;严格遵守机关单位“六条禁令”,严禁“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并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阶段和整改落实阶段各项工作,通过组织座谈会、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就业培训条线)见面会议,发放征求意见表等方式,开门纳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坚持边查边改,以提高工作人员自身素质,改进工作作风。制定完善的考勤制度,形成自觉遵守纪律的风气。规范和细化服务标准,要求对服务对象做到“四心”,即热心、细心、耐心、专心;接待时做到“四不”,即不让群众久等、不让群众多跑、不让群众为难、不让群众受气。窗口全体职工做到讲好每句话、办好每件事、接好每个电话、接待好每一位同志,坚持以优质服务、优良作风取信于民。
Copyright © 2010-2019 www.txgqt.org.cn.共青团桐乡市委 版权所有
电话:0573-88105321 邮箱:gqttxsw@126.com 邮编:314500
嘉兴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促进中心 提供技术支持
浙ICP备12009892号-4 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1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