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动态
《命若琴弦》——常存希望,活出生命的厚实
来源:www.txyouth.gov.cn 发布时间:2013-12-25 被阅读:356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描写“与我们相似”又带有某些弱点的好人,通过他们不应该遭受的毁灭引起观众的悲悯与畏惧,人将这种悲苦之情宣泄出来,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
      小说《命若琴弦》讲述的主要是一位瞎子说书人,为了一张可以让他重见光明的“药方”,终其一生,最终却只换来一张无字的白纸,最终明白命若琴弦和师傅善意的谎言。
     这篇小说的悲剧矛盾是宿命性的,视力的缺失是我们不能归罪于任何一个人的错误,我们只能说是上帝造物时一个必然性的缺憾,只不过是偶然性地降临到某一个人身上。小说中的主人公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残缺而自暴自弃,怨天尤人,只有在小瞎子痛失了自己心爱的女孩后,终于忍不住问了一句“干嘛咱们是瞎子”,“就因为咱们是瞎子”,师傅的回答让我们无语,宿命的悲剧展现一种命运的残忍,他们渴望看到明眼人所能看到的世界,什么是海,什么是绿色的长椅,什么是曲折的游廊。当老瞎子最终弹断一千根弦,剥开琴槽,捧着几乎是自己整个生命的药方来到药铺,“人人都说那果真就是一张无字的白纸”的时候,我们都明白,怎么可能真的有重见光明的药方呢,药方是虚设的,一切都只是美丽的谎言,只是一个能够让生命得以延续的借口。宿命是任谁也无力改变的。矛盾的天平已经注定倾斜。
      瞎子想看一眼这个真实的世界,“一切都是值得的,一辈子的辛苦都是值得的,能看一回,好好看一回,怎么都是值得的”,正是这种强烈的愿望,与宿命的缺失展开一场激烈的抗争,悲剧冲突由此展开。老瞎子抱着弹断一千根弦换来药方的坚定信念,在黑暗中拉紧琴弦,弹了整整五十年。然而“多少个识字而又诚实的人”都无奈地告诉他,这只是一张白纸。老瞎子的心弦断了。在这一场几乎是注定结局的抗争中,老瞎子败给了残酷的命运。然而冲突并没有就此结束,茫茫群山中还有他那个徒弟,十七岁的小瞎子,他必须捂着碎了一地的心告诉孩子“得弹断一千两百根”,“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他知道自己必须撒这个谎,才能让小瞎子挣扎着活下去。
在小说结尾,作者这样写道:“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黑的草帽起伏攒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飘动,无所谓从哪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
      在瞎子的世界里,埋藏在一千根琴弦背后的那张无字药方是维系他们生存的唯一希望,现实中它其实虚无缥缈,但梦想中却又无比真实,正是有了这份坚定的执念,一老一少才支撑着走过、走着、又继续走下去今后的路,常存希望、常怀梦想、常执信念,淡薄的生活才能活出生命的厚实。(住建局团委)
Copyright © 2010-2019 www.txgqt.org.cn.共青团桐乡市委 版权所有
电话:0573-88105321 邮箱:gqttxsw@126.com 邮编:314500
嘉兴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促进中心 提供技术支持
浙ICP备12009892号-4 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1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