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动态
关于突破传统形式创新服务青年方式的思考
来源:www.txyouth.gov.cn 发布时间:2013-12-25 被阅读:416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日益呈现出向信息化、多元化、娱乐化方向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依靠活动室、会议、聚餐等传统服务团员青年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下青年参与组织活动的需要,迫切要求从切合新时期青年学习、成长、工作特点等进行新一轮的服务形式创新,以增强团组织对青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对此,本文从突破传统方式、提高服务青年水平的角度,对基层团委特别是机关团委如何加强服务方式创新、实现服务方式转型进行了思考,提出了意见建议。
一、当前机关团委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团员队伍扩大但向心力不强。适应大团委建设工作的需要,团组织虽然实现了触角延伸、全域覆盖、不留死角,但由于网格化管理模式尚未成熟,已经建立的各个行业、群团或者区域组织并没有在思想教育、组织生活、志愿活动等团工作的各方面实现渗透,只是形式上的统一模式,因此,虽然纳入信息管理系统的团员数量在增加,但是其中真正享受到组织关怀和管理的青年数量仍是有限,凝聚力不强。
(二)业务工作与团的工作衔接不畅。由于机关团委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本系统内部的青年职工,其范围受到限制,同时受青年人工作责任心强、业务量大、任务较重的影响,青年团员在参加团组织生活和工作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尤其是相关职能科室对于青年放下业务工作参加团活动的行为表示不解和不支持,给基层团组织定期组织团员开展活动带来一定压力。
(三)机关事业单位团员队伍后继力量不足。随着公务员制度的不断改革,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招入的公务员数量较少,形成团青比急剧下降,特别受近两年国有企业改制、招考改革、门槛太高影响,国有企业招募青年的数量呈日益下降趋势,一些青年数量不足的支部面临撤销组织的窘境。
(四)活动开展方式难以突破传统模式。当前共青团工作中还大量残存着传统工作中遗留下来的观念,如一味强调共青团组织的政治属性和历史使命,注重造声势、搞运动,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没有特色和创新;如形式简单化,经常出现以会议贯彻会议、以照片代替活动、以宣传制造效应等初级、简单的活动模式,打击了团员青年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机关团委创新服务方式的几种成功模式
加强的团组织的服务能力建设是创新基层团组织管理的一项重要课题,近年来,各地团组织围绕创新服务模式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大致来讲,可以提炼出以下几种模式:
一是电子信息模式。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电子邮政系统、手机短信群发和即时通讯系统,建立门户网站和与之对应的青年网络宣传工作队伍,加强与户籍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和外来人口管理信息系统的衔接,形成快速动员和响应机制,以此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动员青年网络。
二是网络参与模式。关注民间社交网站,通过与已取得青年广泛自发参与的网络社交平台加强合作,将共青团工作渗透、参与到该平台中去,发起适应各类青年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的文体活动、公益活动等,吸引广大青年参与组织生活,经营此种模式比较成功的是通州团委依托八通网所展开的集群化、扁平化服务方式。
三是项目运作模式。成立青年信息服务中心、建立青年服务卡等具体项目,组建专门的运作团队,以热线、QQ群、网站等为依托,搭建交流平台联络青年,掌握青年的实际需求,针对性地组织和开展各类活动。
四是社团集聚模式。一方面,挖掘青联、学联等传统青年社团组织和志愿者协会、青企协、青年中心等团的外围组织,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和新兴青年社团类组织,取长补短,互为支撑,引导青年自主设计、自发参与、自我评价,同时完善社团的组织动员、民主决策等程序。
三、转变机关团委服务方式的路径选择
在多种多样、各有特色的创新服务方式的模式里面,只有针对实际,对症下药,选择切实可行、灵活管用的路径和策略,才能真正对基层团委的服务能力建设起到实质的作用。具体来讲,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依托网络,与时俱进,回应青年新的期待。在全媒体时代,做好青年工作,有效运用新媒体十分重要。要善于依托即时通讯、手机短信、微博、微信等载体,建立务实、灵活、多样的新媒体引导平台,努力开辟运用新媒体引导青年的新途径、新办法,不断扩大机关团委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一是加强队伍网格化管理。参照社会管理的“网格化”模式,将机关团委组织及人员队伍划分成若干网格,以团委为提纲挈领统筹网格管理工作,以下属支部为网格区,在支部内部根据科室、单位或者业务职责分工不同,建立网格块,团员为网格点,分设管理人员。按照“点不随人动”的原则,网格呈固定化,人员呈流动性,有效解决机关团委人员分散、凝聚力不高、组织力不强的问题。二是充分利用自主组织。以文体健身、交友联谊、兴趣爱好等内容为重点,培育吸纳青年自组织,挖掘团员青年内部的区域网络联盟、自发的交友社团、网聚的活动社团等,把握时机,落实合适人选,以他山之石、借力打力的方式活跃团员青年的活动氛围。三是有效利用微媒体平台。摆脱当前团委微博、微信官方、冷硬、无趣、枯燥的生存状态,坚持平等、自愿、互利原则,使用具有群众语言风格的“网言网语”,用青年话说青年事。同时,注重增加微博、微信的可读性、互动性、亲切性,避免成为网络上的“公文”,增强微媒体的吸引力。
(二)搭建平台,创新载体,满足青年新的要求。机关团委具有强专业性、强行业性和强垄断性的特点,团的工作主要围绕业务中心工作展开,发挥专业、行业优势,形成自主品牌,不失为创新青年服务方式的康庄大道。一是适时组建特色平台。卫生、人社、城管、建设等机关事业单位均是青年职工较为集中的地方,以这些单位为例,建立“城管部落”、“建设部落”、“社工部落”等体现行业特点的青年服务中心,融合对外服务和对内服务,推出特色青年服务项目,开展志愿者、文明示范岗等活动,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二是有条件建立互动社区。依托互联网,建立实名制网络互动社区,设立打折促销、代购团购、青年交友、服务就业、金融理财、报刊杂志等多功能版块,吸收青年自组织参与,形成一个青年互动的资源平台和交流平台。三是探索青年成长服务区。该区块以解决青年成长问题、促进青年成才为目标,通过邀请社会成功人士、心理咨询专家、行业青年骨干以及热心于青年事业的志愿者组成顾问团,为青年提供人生规划、就业创业、情感婚恋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真诚服务、奉献青年。
(三)健全机制,凝聚力量,实现青年新的价值。机关团委工作的好坏与否制度是关键,制度全则保障强。一是完善协同推进机制。通过举行主题培训班次、召开网格工作推进会等形式,加强对基层团组织指导督促;同时,通过开展微博点评交流活动、定期发布网络宣传要点、建立青年舆情引导队伍,不断加强对团员青年思想教育与引导。二是建立青年议事机制。探索“走进网格、关注青年、共议发展”流动网格青年议事会、微博论见活动、青年话题网格青年QQ群大论坛活动等形式,及时了解青年的思想动态和困难问题。三是完善评价激励机制。通过创评给力团组织、活力自组织、魅力网络领袖活动等,进一步激发青年工作热情;积极探索网格互动活动,通过官方微博开设“青年论见”栏目,定期发布主题交流活动,进一步激励青年主动参与,倡导团员青年网络互动。
四、加强对基层团委服务指导的几点建议
基层机关团委探索服务青年方式的实践离不开各级团委的重视和支持,特别是团市委的帮助和扶持,对此,建议上级团委从政策机制入手,加强指导和保障,提供必要的扶持。
一是完善政策指导机制。针对机关团委建设在资金、人员、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上级团委(团市委)应加强督促指导,制定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政策制度,明确要求,预控实施范围,先行试点,逐步探索有效的政策保障措施和制度规范。
二是完善考核激励机制。由上级团委争取政府或有关部门在资金上的支持,加大投入,设立互动社区、青年服务区等重点模块专项资金和奖励基金,实行半年一考核,按照考核结果进行项目评估,予以奖惩和清退,做好动态管理。
三是完善应急保障机制。服务青年的网络平台建设一定程度上存在维稳风险,需组建舆情应对队伍,制定专项应急预案,指导具体项目实施单位开展舆情应对培训,明确专职人员,加强与业务主管部门、市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强化保障,为基层机关团委开展各类活动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组织保证。
 
Copyright © 2010-2019 www.txgqt.org.cn.共青团桐乡市委 版权所有
电话:0573-88105321 邮箱:gqttxsw@126.com 邮编:314500
嘉兴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促进中心 提供技术支持
浙ICP备12009892号-4 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1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