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动态
拒绝长大的少年
————开发区团干部朱晴怡读《麦田里的守望者》有感
来源:www.txyouth.gov.cn 发布时间:2014-04-21 被阅读:344
     “10岁的妹妹菲芘问霍尔顿,将来长大了想做什么,霍尔顿说: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很多人看来,霍尔顿就是一个满口脏话的叛逆少年,我却认为霍尔顿其实是想要做一个青少年的守护者,保护无所措的青少年远离污秽的成人世界,远离假模假式的社会。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于1951年发表的长篇小说。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德(Holden Caulfield)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自己在圣诞节前被潘西中学开除后在纽约城游荡,企图远离假模假式,逃出虚伪的成人世界,去寻求真实,去探寻真理和纯净的一段荒唐的生活。塞林格塑造了一个真实的霍尔顿,一个总喜欢把棒球帽压得低低的戴着,拒绝长大的少年:他不爱讲话,至少他不爱用我们一般人的方式讲话;他形容天气“冷得像女巫的奶头”,像个满口污言秽语的瘪三;他也不爱读书,他觉得读书不过是“出人头地,将来可以买辆混账的凯迪拉克”;他关心冬天湖水结冰,纽约中央公园湖里的鸭子到底要去哪里;他看见菲芘学校的墙上有“X你”两个字,马上用手把它擦掉……
      霍尔顿·考尔菲德,一个16岁的初中生,认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心情才可以。小说使用了大量的俗语和粗话,主人翁霍尔顿说脏话、酗酒、撒谎、性滥交,无视家庭伦理和社会道德,塑造了一个反传统的少年,被认为是当代美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反英雄形象之一。在霍尔顿看来,周围全是些粗俗不堪的人,总是假模假式的为不该鼓掌的东西鼓掌。他叛逆,唾弃这个假模假式的社会,感觉身边都是怪人。在霍尔顿看来,美好的东西是脆弱的,不断受到假模假式的侵蚀。他企图逃离虚伪的社会,去寻求真实和纯净,这份精神上的折磨最终使他崩溃,躺倒在病床上。
    “我最恨的就是我离开什么地方的时候,有人冲我嚷‘运气好!’我一听心里就烦。我老是在跟人说‘见到你真高兴’,其实我见到他一点儿也不高兴。”霍尔顿,一个无措的少年,只是用鸡毛蒜皮的方式讨厌着那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而已。霍尔顿曾想过,好好学习是为什么呢?为了变得聪明。变得聪明是为什么呢?为了找到好工作。工作又是为什么呢?为了买卡迪拉克。买卡迪拉克又是为什么呢?天知道。这份无措使得霍尔顿愈发迷茫,让自己更加无助。他想要独自一人躲起来,远离社会的假模假式,他想要守住儿童的纯净,反抗虚无的一切。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霍尔顿最终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霍尔顿出走的失败或许是在提醒所有的少年,与其努力逃离社会的纷杂,不如试着在这纷杂中寻找你想要的惊喜和奇迹。
Copyright © 2010-2019 www.txgqt.org.cn.共青团桐乡市委 版权所有
电话:0573-88105321 邮箱:gqttxsw@126.com 邮编:314500
嘉兴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促进中心 提供技术支持
浙ICP备12009892号-4 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1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