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不是读书天,扎个风筝,飞上半天。”(陶行知《春天不是读书天》)近日,植材小学举行了“扎个风筝飞上天”活动。活动分两个半天举行,全程邀请桐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风筝制作技艺项目传承人罗俭民师傅进行现场指导,学校的美术、综合实践、科学等学科教师协同参与,吸引了100多位学生自主报名参加活动,收获不一样的快乐体验。
“折竹装泥燕,添丝放纸鸢。”活动第一天,罗师傅带来了自己制作的老鹰、蜻蜓、蝴蝶等各式风筝吊足了孩子们的胃口,羡慕不已的同时孩子们都跃跃欲试。随后,在罗师傅引领下,孩子们亲历风筝制作的全过程:弯篾成弓搭骨架,裁剪糊纸成雏形,穿针引线试平衡,……这些都是同学们第一次经历,新鲜、有趣,又不乏挑战,忙碌其间,不断地请教、尝试、调整后终于完成了自己亲手制作的第一个风筝,其间的喜悦溢于言表。一位同学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今天的风筝制作太不简单了,光听罗师傅指导还不够,我左顾右盼,四处请教后才完成了我的风筝。太刺激了!太兴奋了!”
活动第二天,阳光明媚,微风徐徐。孩子们在罗师傅的带领下来到操场开始放飞自己的风筝,感受风向,奔跑、追逐,孩子们自己制作的风筝不一定是最漂亮的,不一定是飞得最高的,可那一刻放风筝的孩子是最快乐的。
据悉,精心策划的此次“扎个风筝飞上天”活动现场部分虽将暂告一段落,但还有一系列有趣的后续活动等待着植材的孩子去参与:对风筝历史感兴趣的孩子将在综合实践活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风筝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主题实践活动,对风筝飞上天感兴趣的孩子可以和科学老师一起开展“风筝为什么能飞上天”的小课题研究,乐于表达的孩子可以参加“放风筝喽”主题征文活动……一系列课程化的后续活动设计,将引领孩子们玩出个性,玩出学问,玩有所好,玩有所获。
孩子可以在玩耍中长大。一直以来,在“玩得痛快,学得扎实”之校风的引领下,植材小学积极致力于省级重点课题《童玩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的探索,将学校的各项活动纳入童玩课程建设之中,以开放性、活泼性、多元性为基本元素设计活动内容,从而使学生在参与“童玩”的过程中满足个性的需要,获得快乐的体验,实现“手脑心一体发展,个性与群性和谐发展,智识与人格健全发展”,进而培养会玩、乐学、健康的植材学子,为品质人生奠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