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落幕,依然清楚的记得当年从这场传统观念视为“改变命运”的战场中走出来的场景,也清楚的记得那时填报志愿时的迷茫与徘徊。8年走过,弹指间,已然坐在了明亮的办公室里,手持听诊器,身穿白大衣,为自己的职业开始新的征程。
就在这个夏天,依旧有几百万的莘莘学子在为自己将来谋就的职业而苦苦挣扎,而那些曾经憧憬成为白衣天使的孩子们,也许与他们一起挣扎的是整个家庭。健康报2014年7月4日整整一版都在探讨这个问题。在面对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当下社会,又有几人愿意冒着苦苦读书的风险,顶着被患者误解的压力,甘心从事这份职业?而家长,则更加不愿孩子走入这片水深火热,即使是作为医务工作者的家长,也是反对大于理解。就像这份报纸上说的一样,父亲坚决反对女儿报考,甚至放言若是女儿学医,便不再认这个女儿了。想想有些悲凉,就在二十年前,这还是被大众推崇羡慕的职业,今天却变得如此艰难。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也许在这艰难之后,即刻就会重现光明。也是在这版报纸上,我也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女儿坚持学医,甚至绝食明志,最终父亲还是妥协了,父亲说,“学医吧,只要将来不怨我们”,虽然话语仍有些无奈,但我想,正因为这些执着的信念,才会有坚持走在医疗事业路上的人,才会有解除人类疾患痛苦的天使。我们的坚持,我们的付出,终会有一天开出灿烂的花朵。
广州医科大学校长王新华在今年的毕业典礼上,送给了医学生这样一段话:要正心诚意,学而后思,成为一个人格独立、具有批判精神的知识分子;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要有“恬淡虚无”之境界,做到“精神内守”,坚守底线;面对困难和挫折,要有直面困难和克服困难的勇气;面对目前不甚和谐的医患关系,要坚持相信这不过是黎明前的黑暗,大家有责任、有能力通过努力去改变。
纵使韶华渐逝,亦不忘初心。祝愿即将踏上这条征程的孩子们一路顺利,也希望从事这份职业的医务工作者们初心不变,心亦温暖。(康慈医院 仇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