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下午3时许,一名神色忧虑的老人出现在信用社振西分社,要求工作人员为其开办一张存折并向外地汇钱。青年员工姚某警觉到其神色有异,出于对储户资金的安全考虑,她详细询问了对方开卡用途、钱汇往何处何人,经过询问,了解到原来这名储户常年患有腿疾,之前在一家叫源本堂的药厂购买了一些药物治疗腿疾,现在疗程已到,厂方电联她表示为回馈客户抽取她成为幸运客户为其在红十字会申请基金,每日缴纳一元缴满五年即可在到期后领取一万元的健康基金。听到此处,姚某敏锐的发现这是一起典型的推销药品类电话诈骗案件并及时进行劝阻,不料这位王姓储户异常坚决,难以劝说,坚持要求开卡汇钱。此时一个电话响起,又是该药品厂商声称发货催要汇款的电话,青工姚某挺身而出,当即与其交涉对质,对方前言不搭后语漏洞百出,终于使王女士相信这些所谓的高档药品都是以保健品甚至假药冒充的诈骗工具放弃了汇款的意愿并连连向我社工作人员致谢。
如今,以老年人为犯罪对象的诈骗犯罪手法一直在不断地演变。骗子的手法林林总总,主要针对老人反应较为迟钝、容易轻信对方、封建迷信思想重、或贪心或滥发善心等弱点,骗取钱物,而桐乡联社的青年员工的敏锐的案件防控意识,积极警示的认真态度,起到了防范诈骗“最后一道防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