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始,纪念“五四”的乐曲还回荡在耳畔,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又迎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喜讯——科室被正式命名为国家级“青年文明号”,成为我市首个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岗位,也标志着ICU岗位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功,开启了新的建设里程。自创建桐乡市级“青年文明号”开始,ICU的“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已历时十余年,ICU以“创号”活动为契机,立足本职,服务社会,发挥青年优势,以“一流管理、一流人才、一流服务、一流文化、一流环境、一流业绩”为创建目标,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岗位特色。
一、制度管理
医院将进一步完善院领导任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增加科室人员配备,下拨专门的创建活动经费。领导对创建工作的重视,为“青年文明号”工作的深入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坚强有力、团结和谐的管理模式是深化文明创建的关键。科室创立CSSE个性化管理,完善PDCA、QCC管理,制定包括科研、荣誉、宣传、效能等方面的绩效考核和奖惩制度,激发全体人员的积极性。
二、环境文化
新医院给ICU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病房采用层流净化系统.病床围绕环岛设计的护士台,病人的变化了如指掌,设备触手可及。
开辟青年文明号”活动室、家属休息区、186平米的家属陪客室,配套设施齐全,争取在全省同行中走在前列。
建立生动活泼的文化氛围,成立文化队,举办“团圆节”,打造文化长廊,积极开展:拓展训练、交接班比赛、知识竞赛和各类文体活动。制作文明号号徽,完善文明号网站建设,加强形象宣传,扩大科室影响力。
三、服务
科室把“主动热情、优质高效、博爱为善”的服务理念贯彻创建的全过程。将设立温馨谈话室,开展心理导师专项服务;创造性地推行温暖面对面、爱心处方、需求指明卡、爱心餐车、五把金钥匙等人性化举措。
号手们还将加强对外延伸服务的力度,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捐款捐物、贫困学生结对、各类志愿者活动,将与乡镇卫生院建立支、受援关系,树立起“青年文明号”关爱社会、热心公益的良好形象。
四、技术人才
科室将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实施ADSK人才培养准则和“125”人才培养梯队建设。有意识地安排岗位成员向双专科专业发展。与上海中山医院和浙二医院的重症医学科建立合作关系,增加进修人数和批次,通过业务指导、远程会诊加强学习,使岗位成员的资质和学历迈上新台阶。
创建“青年文明号”的过程,就是ICU技术创新的过程。科室计划创新改良经颈外深静脉穿刺术、纤支镜痰标本收集器、便携气管插管车、抢救便携箱,设计人性化约束器具和BIPAP机柔软头带,将创新应用减压贴,推广床头抬高标尺,青年医护人员改良技术的步伐坚定执着。
作为一个县级市ICU,必须深化横向比差距纵向比进步的理念。ICU将加大各项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填补我市多项空白。科室在全市率先开展CRRT,腹内压监测、空气波压力治疗、胃空肠营养等技术的基础上,将引进PICCO、球囊反搏等新技术。创新性运用AEA三位一体治疗,下降昏迷偏瘫病人关节挛缩率,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深静脉血栓,实现血栓零发生率;开展CRRT技术提高MODS患者的救治能力。开展“岗岗联合”活动,指导院内外医师和护士进修,对周边医疗单位开展双向转诊、远程指导和技术培训,力争在全市危重症治疗与抢救工作中起到引领作用,成为院内及周边地区危、急、重症救护培训基地。
创号不是追求荣誉的过程,而是不断成长的助力。本次“国家号”的成功创建是对我院ICU人的极大鼓舞,他们将以此为新的起点,在今后的岗位建设中以“国家号”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踏实走好岗位建设每一步,推动青年成长,服务群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