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滋滋有味地看完了《大国崛起》这本书,也做了很多的笔记,引发了我对大国兴衰背后隐藏规律的探索。
这本书主要描述了自十五世纪以来五百多年的时间里,包括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等九个国家相继称霸世界,成为当时的超级强国的历史,从政治、经济、思想、宗教、艺术、军事、外交等多个角度分析大国兴衰的成败得失。几百年来,历史的尘烟逐渐消散,但为什么葡萄牙、荷兰这些无论面积、还是人口都不及中国一个省的国家能成为历史上的殖民大国,又为什么昔日的大国都仅能维持百年左右的霸权?这些不同篇章的文字和片段留给我的是深深的震撼。
公元1500年前后,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因为在这之前,人们根本不知道世界是长什么模样的,也不知道地球是圆的还是方的,所有的人都以为自己所居住的地方才是这个世界的中心,在这个愚昧的时代里,人们无所谓在精神上有什么追求,也更不论会创造一个影响世界的大国了。但在那之后,欧洲人笔下的地图越发具有今天的模样。
位于伊比利亚半岛的葡萄牙,一个不到十万公里的小国,开启了人类历史上的大航海时代,难以想象的是,导致这一切发生的的却是小小的香料。在恩里克王子的指挥下,一批航海冒险者随着,葡萄牙舰队浩浩荡荡地出发开辟了从大西洋南下绕过好望角直达印度的航线为整个国家带来了巨大的金银和珠宝。同样的情形也在西班牙上演,他们的领导者伊莎贝尔女王极具有眼光,派遣了哥伦布从而探索到新大陆—美洲,并且成功地凯旋而归,从这一刻开始,世界才真正地开始拼接在一起。而后来进行的麦哲伦环球航行则更是人类历史上的装具,正是有了这些航海家的不懈开拓,才有了伊比利亚半岛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
而接过他们接力棒的是荷兰,一个与英国隔海相望的国家,它的面积只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半北京,在八百年前,这里了无人烟,一切都是水草和湖泊,那到底是什么力量造就了荷兰“海上马车夫”的称号呢?原因是他们发明了只需一刀就可以除去鲱鱼鱼肠子的方法,正是这种独特的方法,使得荷兰的鲱鱼在欧洲十分的畅销。但其他国家的的军事干预却阻碍了贸易的往来,于是聪明的荷兰人造出一种不设有武器的运输船,这样的做法虽然导致了风险的增加,却大大降低了运输船的造价成本,使得利润能很好地扩大。因此,利用这样的机遇和完善的金融制度,荷兰一跃成为了贸易强国。到17世纪的中叶,全球总贸易额的一般都被荷兰给占据了。
这些都是利用海洋优势而发展成的强国,而事实上,欧洲第一个具有霸权主义的的国家则是英国。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这个飘洋在大西洋彼岸的岛国呢?1588年,西班牙带领他们的无敌舰队攻打英国,原因是英国不断扩大的海上优势触犯了西班牙的绝对利益。但英国人利用他们的灵活机动的特点和更加先进的火炮,重创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而他们的领导者伊丽莎白一世也在后面相对轻松地外部环境下励精图治。但1603年伟大的伊丽莎白女王去世了,而她的继承者则是查理一世。但这位继承者不懂得遵守法则,违背了人民的意志,被处死了。而后来的克伦威尔亦是没有逃脱被人民唾弃的命运。于是,君主立宪制应运而生,它实现了君主从“神授”到“民授”的改变,使得英国内部的环境趋于稳定。随着殖民扩张和海外市场的日趋成熟,商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人们急需要一种机器来提高效率。创造出“万能蒸汽机”的瓦特成为了这一切的推动者,蒸汽机的诞生,标志着蒸汽作为一种新的动力,改变了社会的发展进程也象征着工业革命的开始。后来的英国,科技人才辈出,社会生产力越来越富庶,而英国也是率先完成工业化进程的国家。
一个国旗为星条旗的国家—美国,这样一个历史不到两百年的国家是怎么成为超级大国的呢?大约在四百年前,美洲大陆上出现了属于大英帝国的13个殖民地。理论上他们还是英国的子民,但事实上,谁也管不了他们。因为英国注重的是队商业的控制,因此他们可以形成自己的自治政府。但后来的增税却打破了这份平衡,英国与法国连年不断地战争导致了对税收更大的需求。殖民地的民众不满这样的做法,于是“美国独立战争”就在1775年打响了,美国人最终获得了胜利。建国之后不久他们就开始了制定宪法的议程,这样才能把原来松散的联盟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团体。宪法的制定对整个国家的好处是显然易见的。不过在美国宪法诞生70年后,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险些肢解了这个国家,当时美国北部秉承的是英国的自由资本主义制度,而南方却保留了落后的黑人奴隶制度。结果南北两方矛盾激化,战争不可避免。因为拥有经济和人口的优势,北方最终获得了胜利。这场战争的胜利队美国的好处是巨大的,它使美国成为了一个真正统一的国家,解放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加快了工业化的进程,并使美国主导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这样快速发展的盛况一直持续到了1929年。那一次金融危机的爆发,总统胡佛一直相信一百多年来的自由市场一定能通过自我调节来化解这场危机。结果必然不像他想想一般的这样美好,于是他灰溜溜的下台了。后任总统罗斯福却明智地采用了政府干预的方法,创立了修建水坝等一系列项目,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使美国有重新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凭借独一无二的综合实力,美国在二战后开始按照有利于自己的方式来主导国际秩序,自此,美国也真正地成为了超级大国。
写到这里我不禁反思:民族和海洋优势,是大国崛起的必要因素吗?那为什么在葡萄牙和西班牙之后,恰恰是英国,日本,美国,苏联成为了世界性的大国呢?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单一的因素必然是错误的,一定是各种综合的因素才导致了大国的崛起。
这本书带给我震撼的是几百年来大国的开放视野。打开国门向发达国家学习,无疑是后发国家走上强盛之路的重要一环。我不禁想到了我们中国几百年来的闭关锁国的政策,真是让人觉得可悲。早在十七世纪中叶到十八世纪中叶的一百多年时间里,西方列强逐渐完成工业革命的同时,我们中国却陶醉在所谓的“康乾盛世”之中。当年,乾隆皇帝在接见英国使节时还闹出了不少笑话。中国的封建统治者沉浸在泱泱大国的梦幻之中,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终于到1840年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响起,英法联军凭着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大门,当时昏庸的道光皇帝甚至还不知道英国在那里。之后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受尽了屈辱。落后就要挨打,在今天落后甚至要被开除球籍。古往今来,弱国无外交,连生存的权利都有可能被剥夺。
因此我们应果断地选择打开国门、对外开放的政策,虚心学习人类一切文明的优秀成果,学习世界上一切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先进的管理,大胆引进外资、鼓励出口创汇等。尤其是创办经济特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前沿。这样,中国也就不会步衰败国家之后尘,也就不会之化身为历史中一段美好的记忆而已了。
凤鸣团干施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