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少年派,有非常多的层次意思不同的理解方式。在法租界的派家开了一个动物园。但由于政局动荡,在派17岁那一年,他的父母决定举家移民加拿大,并带着他们家动物园里的动物乘船到加拿大卖掉,以追求更好的生活。但是航船的过程中,一场突如其来的海上暴风雨。让他们所在的货船中途沉没,派的家人全部遇难,只剩下派一人在浩瀚无人的海上进行了长时间的漂流......陪伴派的是一只名为理查德·帕克的老虎。派和老虎由最初的与相互提防,想要杀死对方的心理逐渐变为相互依赖,也变成了派生存下去的一种动力。
现实层面的故事描述起来很简单。海难过后,四个人留在了救生船上。面对生存的困境,厨子杀了受伤的水手,然后杀了他的母亲,而他又杀了厨子,自己在海上漂浮了二百多天直到获救。但这个故事实在过于残酷,如果让派从理智上或者感情上接受这个故事还不如杀了他,所以精神分裂似乎成了他唯一的生存之路,并且他的意识创造出了另一个想象中的魔幻世界。导演李安更是把它拍成了电影并成为奥斯卡的大赢家。引起了我们深深的思考。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讲述了少年派成长于一个典型的印度家庭。他的父亲虽然号称“新印度人”,但他对印度文化的排斥与决裂反而显示出更深层次的连结。他的哥哥则完全成为了父亲的附属品,或者说父权的牺牲品。母亲作为强大父权下的唯一保护伞,尽了全力去保护派不受父亲的伤害,也给了少年派一些个人发展的空间,让他可以从各种宗教处寻找答案。但影片开头老虎吃羊的一幕,父亲还是几乎掐灭了少年派心中仅剩的对人性的希望火种。
抛开故事的背景不说,抛开故事深沉意义。故事最重要的第二部分令人感动,你可曾想着在一个上不触天、下不接地的幽谧的海洋中,少年派和一只名叫理查德·帕克的孟加拉虎在海上漂泊227天的历程。
刚开始,斑马跳到船上摔断了腿、大猩猩坐着香蕉抑郁而来、鬣狗鬼使神差的躲在帐篷下、“派”在情愿与不情愿当中把老虎拉上了船。接下来,在这些“小伙伴”之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跟我们讲了血淋淋的“社会生存”法则:混乱的场面中,来自不同世界的伙伴,很难达成有效的共识,即便包括“派”在内的幸存者,本性和利益纷争让它们除了在心底残留一点同情之外,别无他法。于是,猎狗趁人之危主动攻击、各个击破,斑马心有不甘含恨而去,猩猩愤怒中透露出绝望。“派”则逃离现场,隔岸观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老虎最后的突袭,一招毙命的手法,让鬣狗猝不及防,很显然,这场战斗最终的胜利者是老虎。船上只剩下了老虎和“派”。
我们怀疑所有的美好,又拒绝承认现实的残酷。少年派对老虎经历了恐惧、共生、驯化、依赖的过程,这个过程大约也是人在天性和理性之间平衡的过程。最后,当到达彼岸时老虎头也不回向丛林奔去,当人们步入社会丛林时,又何尝不是决绝忘了回头? 就我的理解而言,老虎是恐惧的化身,这种恐惧来自对自然的敬畏、生存的挑战,以及由此而生的内心的孤独。人的这些恐惧,恐怕是持久而绝望的。成年派的选择,恐怕也是我们的选择——经历它、面对它、接受它。
我们都曾经极力想要躲避恐惧,消除痛苦,想要过上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花钱不会有顾虑。倘若一切果真如愿,我们真的能够如我们所设想的那样过上快乐的日子吗?人生要是丧失了斗志和危机感,就像少年派没有了老虎帕克相伴,恐怕只能在无边汪洋中绝望崩溃,不再会有到达彼岸的那一天。 古贤先哲早就告诉过我们:可怕的对手,可以帮助你时刻保持警惕,并努力活到最后!当找不到这样的对手时,我们应时刻唤醒自己心中的猛虎,如履薄冰,敢于拼搏,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一个有活力的年轻人,应该是敢于拼搏的;一个有活力的社会,应该是公平竞争的。凤鸣团员张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