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下的位置,坚持的土地
——读白岩松《白说》有感
这世上许多路本不好走,最难的是坚持和迎难而上。这样的人,都带着些最朴素的信仰和理想主义。白岩松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作为一个职业“说话”的人,在国内最大的讲究“说话”的地方,他秉持自我,有人说他是央视的“牛虻”。《白说》是白岩松的一本演讲集,收录了他在许多大学演讲的内容,语言直白而有力度。
我读到了理性。
这是一个非理性的时代,时刻爆炸的信息容量,飞速扩散的传播速度,人云亦云的舆论环境,尤其凸显出了理性的可贵。在谣言四起的时候保持独立思考,在热血上头时保持克制理智,在想当然的时候保持考据习惯,不冲动、不任性、不感情用事,话出口前多三思,做事多考虑后果,顾及他人感受,下决定前多掌握信息。在谣言遍布的地方,理性像是一股清流,清洗着斑驳的点点污浊。
我读到了坚持。
整本书最令我感动的一段话是,白说媒体人就是世界的守夜人:守土有责,就是偶尔偶机会,用新闻的力量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而更多的时候,得像守夜人一样,让世界不变的更坏。后者,常被人忽略。
这是媒体人的坚持,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应有的坚持。坚持我们所在的位置,坚持我们所秉持的信仰。在放弃的代价越来越轻的时候,每一次来之不易的坚持,都显得重于泰山。所以我们看到记者冲锋陷阵在新闻报道的第一线,医生坚守在手术台前,老师坚守在讲台上,官兵坚守在国家需要他们的每个角落。“长夜将至,我从今开始守望,至死方休。”而正是这样的守望,让这个世界因为我们,变得稍微美好了那么一点儿,足矣。
我读到了平凡。
白说针对的群体是在校大学生,有很多道理,都是一个在社会磨砺了很多年的成年人,对年轻人的寄语和期望。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有一种相逢恨晚的感觉,无奈只有在跌跌撞撞以后,才会明白过来人那些质朴的道理,每条都是留着血泪摸索出来的。“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是最真。”年轻的我们,看的是蝙蝠侠大战超人,都以为自己是超级英雄,承担着拯救世界的责任,然而事实上我们,除了占据极少比例的天才以外,绝大多数的,都只是普通人而已。我们没有超能力,不能变异,没有绚烂的装备,时常感觉到对生活的无力感。这才是现实啊,大多数人,不过是社会机器运行中的一颗小螺丝,我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尽着自己的职责,然而正如《半泽直树》所说,这个社会,就是由这样的小螺丝所支撑起来的啊。
白说:工作岗位也一样,大多数时候是在默默做一下平淡的小事,我所说的接受平淡,就是接受生活的真相。正如我们看到钢琴家弹出华美的乐章,是经历了多少枯燥的练习,只有足够的沉淀,才有厚积薄发的资本。只有接受平淡,才有可能不平淡,所有的不平淡,都是在忍耐了足够的平淡之后诞生的。
诚然,这本书除此以外还有更多的内容,讲音乐,讲阅读,讲社会价值观,讲过去的故事。在这里,我们可以看见一个固执的媒体人的坚守,一个独立的成年人的良心,一个和蔼长辈的劝诫,一个风流名士的品位,以及一个金光闪闪的赤子之心。正如白岩松所说,阅读是与作者最好的交流,也只有在这样的思想碰撞之后,才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沉淀。
人社局团干部 封泠